未来30年再造一个地下深圳
针对深圳当前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人大代表们在五届二次人大会议上提出了许多新的看法和建议。杨勤代表就建议合理规划利用深圳的地下空间,未来30年再造一个地下深圳。
未来30年再造一个地下深圳 现在深圳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了170万辆,全市道路只有6000多公里,深圳道路已经超负荷承载,寸土寸金的深圳如何进一步发展?人大代表杨勤建议合理规划利用深圳的地下空间,延长和扩展地铁网络,促进城市多中心的形成,在未来30年再造一个地下深圳。 按照杨勤的设想,可将地下分三个层次进行开发:第一层安排商业、文体、业务、安葬等四大空间;第二层安排交通、物流及一部分贮存空间。第三层在30米以下的较深地下空间,可以开发防灾和二大空间。 别让老百姓“死不起” 还原殡葬公益性 民政部发布的文件指出:长期以来,我国只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职工提供丧葬费补贴,广大农民和无单位人员不享有这一待遇。这不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原则,必须加以改革。目前国内一些地区近年来已逐渐推出基本殡葬服务免费的政策。 陈洁、杨勤代表算了一笔账,在深圳平均每名逝者的基本殡葬费用是2700多元,深圳要实现基本殡葬服务免费的目标,政府每年大约需要支出3200多万元,这对于深圳不算一个负担。 两位代表认为,殡葬事业理应与医疗卫生、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一样得到政府的重视。殡葬的公益性体现在殡葬活动中应当尊重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因此代表们建议政府为基本殡葬服务买单,保障群众基本殡葬权益,化解群众“死不起”的尴尬。 “见义勇为”应立法保护 益田村老人因无人搀扶不治身亡的悲剧,让见义勇为的救助保障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人大代表肖幼美建议将见义勇为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建立深圳好心人免责条例,保护见义勇为者对受难者的死亡、伤残、残疾不承担法律责任。她告诉记者,对在紧急状况下施救的人员给予免责的保护就是为了保护见义勇为者免于受到恶意诉讼而制定的。 救助老人需要“紧急援救指引” 同样是针对老人跌倒路人不敢出手相助的事件。史勇萍、杨勤等代表认为路人不敢施救,一方面是源于前两年的南京彭宇事件;另一方面是大多数人缺乏专常识性的援救知识,又没有一个明确的援救指引,不知如何施救。 因此史勇萍、杨勤等16位代表建制定“紧急援救指引”和“紧急援救方案”,针对类似事件(包括老人但不仅限于老人)对路人施救者制订一个指引和方案,指导路人用正确合理的方法救助伤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