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过世谁要穿披麻戴孝?谁要穿孝服?孝服种类、颜色、禁忌
根据传统丧葬礼俗,在父母过世以后,子女须为对方披麻戴孝,来表示对往生者的尊敬与思念。但披麻戴孝是什么意思?这与五服制度有何关系?丧礼上家属为何要穿著孝服?孝服有哪些颜色及种类?
亲人过世为什么要披麻戴孝?这有什么由来呢?
披麻戴孝的礼俗,源自于传统的五服制度,相传以前麻布料较容易取得,加上以前的人,表达感情的方式比较保守,所以常会透过有形的物,来表达无形的事,因此在父母过世以后,子女会穿上粗糙的麻布衣,借此传达没有心思打扮的哀伤之情,以及对于往生者的思念,后来就逐渐形成了「披麻戴孝」的丧葬习俗。
守丧为何要穿孝服?这与五服制度有关?
传统的社会非常注重人际关系的伦理及辈份,所以五服是以父系制度为基础,将血缘的亲疏远近,划分为五个等级,具体一点来说,若以往生者为圆心,关系等级的划分方式,就像是水波纹一样,层层向外展开。直系血亲往上延伸至高祖父母,往下延伸至玄孙辈,旁系血亲则是延伸到族兄弟姊妹,至于五服以外的关系,即称为「无服」,也就表示彼此没有服丧关系。
那么在五服以内的关系,要穿什么款式的孝服呢?简单来说,五服是指五种款式的孝服,依照五服制度来看,孝服款式及服丧期,会根据与往生者的关系亲疏而有不同,通常与往生者关系越亲近者,所感受到的悲伤程度会越高,因此须穿著最笨重、最粗糙的孝服,来表示自己的哀戚之情,若由关系的近至远来排序,依序会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和缌麻」,斩衰一般是女子为父母服丧,或是妻子为丈夫服丧,所穿著的孝服。
另外,在为亲人服丧时,并不是在整个服丧期间,都穿著同一个等级的孝服,通常会随著时间的推进,更换至下一个阶层的孝服,即称为「变服」。举例来说,假设是儿子为父亲服丧,一开始会是穿著斩衰,但是在父亲百日过后,就可以脱去斩衰改穿齐衰,接著分别在对年、三年与合炉时,皆可脱去原本穿著的孝服,改穿下一个阶层的孝服,直到换回日常的服装为止,在这个变服的过程中,悲伤的程度仿佛就跟孝服的重量一样,会随著时间慢慢的向下递减。
谁要穿孝服?传统孝服有哪些颜色及种类?
随著时代的更迭,孝服制度逐渐简化,现在的台湾人大多只有在丧礼当下,会穿戴孝服、孝帽与拿孝杖,目前民间常见的孝服种类,分别为麻布衣、苎布衣、蓝布衣、黄布衣、红布衣等款式,其穿著的形式和五服相似,一样是依照与往生者的关系亲疏,来穿著对应的孝服。
不过,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各地区的风俗皆不相同,孝服、孝帽与孝杖的款式及穿法,请以家乡或配合的礼仪公司为主。关于传统孝服的穿著对象,可参考以下的表格内容:
孝服款式:麻布衣、苎布衣、蓝布衣、黄布衣、红布衣
麻布衣:儿子、媳妇、未出嫁的女儿、长孙、长孙媳妇
苎布衣:出嫁的女儿、孙子、孙女、孙媳妇、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
蓝布衣:曾孙
黄布衣:玄孙
红布衣:来孙
孝服穿黑袍可以吗?穿著孝服有什么禁忌?
传统的孝服制度是我们独有的丧葬文化,它将血缘的亲疏关系,及丧亲的悲伤程度,用眼睛可见的方式具体化。不过近年来,台湾发展越来越多元,以及受到佛教文化的影响,在现代的丧礼中,不少的家属会统一穿著黑袍(与佛教徒礼佛时穿的「海青」相似)与配戴孝志,来代替传统孝服。
虽然黑袍的出现与兴起,可能会让传统文化受到冲击,不过这却也削弱了一些阶级意识,并且打破了男尊女卑的思维。所以不论选择穿著哪一种孝服,只要家里人有达成共识,相信都是很好的选择。
至于在穿著孝服上,并没有什么特别的禁忌,但由于孝服的样式,皆是以长袍为主,所以会建议你,如果当下有上厕所的需求,记得要留意下摆,避免因为蹲坐而弄脏衣服喔!
以上即是披麻戴孝、五服制度、孝服的相关介绍。如有任何礼仪相关问题,例如接体、礼仪服务、进塔、迁葬、带看灵骨塔与墓园等等,都欢迎联络冬瓜行旅,将有专人替您服务。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