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词是主持人把各项活动(礼仪)恰到好处地联系在一起的关键性词语,起到贯穿全场、调控(活跃或抑制)气氛作用。主持词一般包括开场白、衔接语、结束语等,它由主持人运用规范的口语来组织、架构相关活动,并将这些活动组织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活动的语言表达方式,在活动(礼仪)中起到开头、承上启下和结尾的作用。主持词的功能很多,主要有:导入正题、承前启后、烘托气氛、强化主题、介绍知识、释疑解惑等。主持词作为一种特殊的应用文体,是人们交流思想、交流经验、传递信息、沟通公共关系、处理具体事务的一种工具,是人们在社会交往活动中,遵循长期以来交往的礼仪形式和活动方式而使用的文书,也是主持人通过一定的口语修辞体现其语用策略的一种形式。殡葬活动主持词作为一种古老而又全新的语言艺术,其现实语境既来源于当今社会的文化语境大背景,又与殡葬活动本身的背景相适应;既具有时代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又融合了个人的言语活动。
概念功能
概念功能是语言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经历(或经验)的表达,反映主观和客观世界中所发生的事、所牵涉的人和物以及与之相关的时间、地点等因素,主要包括经验功能和逻辑功能。经验功能是语言对人们在现实世界(包括内心世界)中的各种经历的表达;逻辑功能是语言对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单位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表达。主持人通过情景创设、运用环境因素、借助活动的已有信息作为存在物来影响与会者的情感与认知。过程的参与者,可以是主持人与主持人,也可以是主持人与殡葬活动参与者。
例如较为常用的告别仪式主持词的开场白:“云天凝素,春寒料峭,冷风呼号,哀乐低回,苍天流泪,大地含悲。在一个令人心碎的日子里,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家默默地离开了我们,离开了这个令他无限眷恋的人世间,他就是我们尊敬的×××!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在这里沉痛悼念×××。”主持人通过简洁的开场白,明确了殡葬活动的有关“概念”,传达了较为明确的信息。
语篇功能
语篇是实际使用的语言单位,是交流过程中一系列连续的语段或句子所构成的语言整体。语篇由一个以上的语段或句子组成,其中各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语篇功能是指在使用语言时,对信息(发话人传递给受话人的音信的内容)进行一定的组织让其与上下文其他信息衔接连贯。连贯是话语的一种语义特征,是语篇中所表达的各种概念和关系必须彼此相关,依赖的是每个单句的解释与其他句子的解释之间的联系。衔接是语篇的表层词汇、结构关系,连贯则是深层的语篇内容关系或意义关系或交际功能关系。连贯的语篇必须衔接,而衔接促进语篇的连贯。连贯是语篇的无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深层结构上,即读(听)者通过阐释显化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浅势意义及隐性关系。衔接是语篇的有形网络,体现在语篇的表层结构上,即通过语法、词汇和篇章的手段表达的语篇组成部分之间的显性关系。主持词要体现衔接的自然性、信息的完整性以及主题的一致性。主持词主要是通过活动安排的顺序进行撰写的,主持词既要使整体具有连贯性、各项活动紧密联系起来,使其形成一体,更好地为活动主题服务。殡葬活动主持词重要的作用是突出殡葬活动的主旨,贯穿于殡葬活动整体的语言脉络,穿插在殡葬活动各项礼仪之间,可以承上启下,调节气氛,增加氛围,为殡葬活动“锦上添花”。殡葬活动主持词的内容将主题贯穿于所有的活动内容之中,从而使活动主题步步深化,丝丝入扣,不断将活动推向高潮。主持词要有出彩的部分,用合适的语言调节现场气氛,或者用一些脍炙人口的典故来体现现场鲜活的节奏,使活动的主题更加具体鲜明,为各项活动之间相互联系、有关人员上场离场提供过渡时间。从形式上看,殡葬活动的主持词结构是由整体活动的流程所决定的,必须严格按照活动流程编排主持词,不能让活动随着主持词走。从内容上来讲,主持词的内容是由活动的主题决定的,不能脱离主题任意发挥。主持词的地位是对活动起陪衬的作用,不能主次不分。因此,殡葬活动主持词要根据殡葬活动的安排,对有关内容和事项作出说明,对殡葬活动进行正确有序地引导,对一些重要问题进行强调,其语言风格、内容都要服务于整个殡葬活动,与其相协调相辅相成。
人际功能
人际功能的实现,需要通过语气和情态来实现。人际功能可分为关系和态度两个方面:关系方面表现为主持人与受众的互动,由语气、语调实现;而态度上则通过主持人的情态系统、人称等实现。“语气”表明言者在言语情景中所选之角色,以及他所分配给听者之角色。语气一般分为陈述、祈使、疑问和感叹四种。陈述的语气较为平和,有娓娓道来之意,符合与会者的心理。疑问通常表现为设问句形式,主持人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引起与会者的兴趣。感叹有赞扬、惊奇之意,在主持词中对一些有特点的活动内容可起到强调的作用。祈使语气较为特殊,用于提出命令、要求、请求、邀请、劝告或建议等。主持人的态度由人称、情态状语或是情态词来实现。除了主持人之间的称呼,其余均用“您”。称呼语是独立于主位结构之外的句子成分,它既不是语气系统中的主语,又不是谓语即剩余成分。称呼语的使用可以直接反映讲话者和受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由于身份和地位的不同,发话者和受话者在社会交际中的关系是不对等的,这种不对等拉大人际距离,造成疏远。殡葬活动主持人要使用比较亲密的称呼语,从心理上拉近同与会者之间距离,以期活动深入人心,引起共鸣。“情态”表明了言者是否表达了其见解或进行了预测,可以说是讲话者要表达的某种个人意愿,要求对方承担某种义务,并判断自己说的命题的有效性。情态词上都用“可以”“允许”等情态量低的词,以示礼貌与尊重,实现最好的交流。把自我炽烈的痛惜之情和深切的缅怀之情全部烘托出来,为演讲的展开奠定了强有力的情感基调;另一方面,也把受众同样的情感引发出来,形成了一种情感和认知上的共鸣。
例如插入语的本质功能在于表现语言的主观性,也就是话语传递过程中说话人流露出的主观情感和态度。主持人运用插入语,具有调整语篇理解难度的作用。主持人信息的发出必须考虑受众的知识储备以及分析、归纳、推理等方面的语言能力,以确保听话人能够正确领会语篇信息和交际意图。“交际障碍”在语篇的建构和理解中时有发生,主要因为交际双方语境知识的偏差,或者是语篇中出现了难以理解和解释说明的词语,抑或是语篇的关键信息和交际意图不够凸显。调整语篇信息,降低话语理解难度的语言手段主要有:说话人通过变换说法的方式来扫清理解障碍;当语篇信息存在理解难度时,说话人使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将抽象难懂的概念具体化、简单化,调整语篇理解难度,扫清交际障碍。
精彩的主持词不仅能为活动起到串联整体、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还有助于受众的互动,激发现场人员的情绪和状态,有效地烘托活动气氛,更好地沟通现场人员的情感交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例如鼓舞性的主持词结束语:“衷心期盼各位亲友,平和心态,正视现实。人生坎坷带给我们的是教训,怀念之情带给我们的是激励,让我们化悲痛为力量,从今往后更加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生活,善待生命,让勇气把泪水抹掉,用拼搏铸就新的辉煌。”又如劝慰式的主持词结束语:“九天浓云,垂泪化雨齐举孝;一江春水,长歌当哭同致哀。我们衷心祝愿×××同志(先生、女士)一路走好,永远安详!作为主持人,我诚挚期盼各位亲友来时悲切,平和回!”
法国社会人类学家罗伯特·赫尔兹的《死亡与右手》中有“死者亲属的生活因为葬礼的污染性而被改变了,他们被从人群中分离出来,并因此不能再保持与其他人一样的生活方式”的描述,这在我国传统殡葬文化中也有所体现。傈僳族认为老人的寿终正寝预示着家庭会进行一次自然的代际更替,孝子的身份转换为一家之主。这个身份的获得经过了遗体埋葬和“换香火”的仪式后才最终得到确证。所以,殡葬活动主持词要充分发挥“人际功能”,特别是通过引导逝者家属致“答谢词”的环节,实现有关人员“身份”的转型。
殡葬活动具有的社会价值,在于让人们获得生命的教育,这更是殡葬活动人际功能的拓展。殡葬活动给予参加礼仪的人们庄严肃穆又不乏温馨感人的环境,尽最大可能地给予参加殡葬活动的人们感受到生命尊严的美感和获得生命价值的灵感。当看到逝者家人的哀痛与依恋,激发着人们去热爱家庭,孝敬长辈,养育后代,获得并珍惜爱情和亲情;逝者生前好友送别逝者最后一程的场景,教育人们要善待他人,建构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获得并珍爱人情和友情;人们从殡葬活动及其主持词中了解到逝者奋斗的一生,留下了不朽的精神生命,受到社会的尊敬和崇拜,又激励着人们努力奋斗,使得生命具有丰富的社会价值,使自我精神生命永存。如傈僳族传统葬礼习俗给现代殡葬活动主持词提供了借鉴,特别是对居丧家庭的人际关系的重视。
主持词在殡葬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整个殡葬活动的成败。主持词根据不同的殡葬活动类型以说明其活动主题,对活动的安排起着串联和承上启下的作用,其用语对活动进行引导并推动活动相继开展,使活动具有一定的连贯性,以衔接前后活动的内容。因而,主持词语言风格要与活动的主题相协调,通过开场白、衔接语和结束语将活动的主旨进行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