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身边的选墓顾问
010-89177864

布依族丧葬仪式的发展与程序

布依族 丧葬仪式 的发展 关于布依族丧葬仪式活动,明清之际,频频载于史料如 :明代郭子章《黔记 仲家》三年之后,视尸朽烂,举火焚之 ;或其家稍有不吉,再扦(迁)埋之,有三、四迁。 《兴仁县志》 (二十二卷 一九六五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 )仲家:丧则屠牛、打

布依族丧葬仪式的发展

   关于布依族丧葬仪式活动,明清之际,频频载于史料如:明代郭子章《黔记·仲家》“三年之后,视尸朽烂,举火焚之;或其家稍有不吉,再扦(迁)埋之,有三、四迁。
   《兴仁县志》(二十二卷·一九六五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仲家:丧则屠牛、打马郎。打马郎,即请婿吊丧之意也。婿备纸蟠、灵车、纸旗及牛一只,牵牛绕枢数匝,斧击其脑,牛死,举家及戚里哀号。醛牛为撰,大瓮贮酒,执牛角灌饮,孝子则忌食其肉。祭用枯鱼。……葬以棺,墓覆以伞,期年火之。
  《平远州志》(二十卷·清光绪十六年刻本)仲家:丧事,击铜鼓,屠牛,招亲友遍饮,务醉而后快。丧主不食肉,以鱼虾为素品。葬亦用棺,以伞罩墓,期年而火之。
  《安顺府志》(五十四卷·清光绪十七年刻本)仲家:丧则屠牛,执牛角灌饮。葬用棺,以伞盖墓上,期年而火。祭用枯鱼。
   《开州志》(四卷·抄本)仲苗民俗:亲丧,旧俗分食亲肉,后变用牛,视之如亲,谓之“替例,’贫者牛一头,富者四五头。群种皆向牛哭,且祭,妇女衣五色衣绕牛哭,一种巫执杆持咒。祭毕,分其肉,群饮,醉而后散。
    《永宁州志》(十二卷·清光绪十七年刻本)仲家:丧必屠牛放炮,亲戚毕至,曰“作戛”。以大瓮贮酒,执牛角杯挨次饮,歌声同起同止,数人一腔。居丧不食肉,葬用棺。数年,坟多迁,视尸朽烂,举火焚之,以瓦罐拣灰,埋窑其家,稍有不吉,在捍埋之。
   《麻江县志》(二十三卷,民国二十七年铅印本)夷俗丧礼:种家既硷,横棺中堂,惟茹素,虽宾来不宴,葬后始肉食。将葬先期,具牛、马各一,延巫临诅;诸子分次第跪牛前听诅毕,由婿宰之,婿力不胜,亦须持刀击牛,始由他人代宰,曰“砍利”。备素席宴诸舅,戚族略饮,佯向孝子索死者,不得,即将盘杯击碎,谓之“讨头”。葬时,将死者遗具马负而送之。既葬,以伞盖墓上,期年始烧,乃宰马宴宾。将牛、马肉分遗亲属,主人只咦鱼虾。
    《定番县乡土教材调查报告》(十三章·民国间抄本·一九六五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夷人丧事:夷人死后,其家中便燃放铁炮(即是铁筒内放火药),意思是众亲友闻声而来。同时,家中又杀水牛一条,以祭死者,这俗称“做戛”。在丧期中,全家不食肉茹荤,俗称“吃素”。众亲友到家的时候,便款待饮酒,俗称“吃老人酒”。在酒席中,众亲友各自分配执事,当晚举行开路后,又在家停尸、开吊以及上山等仪式,几与苗俗无多差别。殓尸则都用棺,此因夷人较苗人稍富裕之故。夷人葬时极注意风水,葬后并用花伞一顶盖在坟上,伞内挂满花巾、纸花等物,以示新葬。夷人常有安葬满一年后,家中仍须请鬼师到家,作法二三日后,便掘坟焚烧,似流行的火葬。
《独山县志》(二十八卷.一九六五年贵州省图书馆油印本)仲俗:亲死,以白帕裹头,合族不食肉,只咦鱼虾,谓是“斋菜”。婿家购鱼为膊。丧家屠牛或二三只,大户至五六只以上,凡亲友尽以腥分。以大瓮贮酒,各置大小瓢,男女对击铜鼓、木鼓,鼓声相应,稍不合节,罚酒一瓢,饮至昏醉;男女艳曲,随口唱和,名曰“砍替例”。越日,复宰牛马,会亲戚。聚饮事讫,葬用棺,以伞盖墓上,瘫埋后不祭扫。(《刘志》)。
    从史料中可以看出,布依族各个历史时期的丧葬习俗有所变化,总的看来有以下几点:
(l)布依族古代实行过二次葬即瓦罐拣骨葬(瓮棺葬)和火葬,明、清朝以后逐渐大都使用土葬。今布依族地区大都实行木棺葬,埋入竖穴长方形土坑中,垒土为坟。瓮棺葬实际是一种“二次拣骨葬”。实行瓮棺葬有三种情况:一是新坟安埋数年,若遇家中不吉不顺者即请祭师占卜,认为是该坟作祟才进行迁坟;二是布依族有“停棺待葬”的习俗,按死者八字推算不适宜当年安葬者,须将棺材抬到山上放置数年后再卜吉期安葬;三是对非正常死亡者的尸体须经火化后安葬。以上三种情况都是用俗称“金坛”的陶瓮或陶罐收硷骨骸安葬,故曰“瓮棺葬”此风俗在今布依族部分地区还有。二次葬的风俗则进一步反映了,布依族人们灵魂不灭的信仰,认为:“灵魂可以自由离开躯体,但是必须依附在某物之上,它同尸体联系在一起,而当皮肉腐烂和消解时,它就走入到骨头里去,主要是头盖骨”,血肉是属于人世间的,必须待血肉腐朽后,才能作最后的正式埋葬,这样死者的灵魂才能升仙。
(2)布依族棺葬死者的风俗是在清后盛行的。
(3)布依族人死后,整个家族村舍中的血亲成员都要参加,丧葬仪式非常隆重,要“砍牛”祭祀死者,所砍的牛肉要分给亲戚、朋友,死者的直系亲属不参与吃牛肉只吃素。关于布依族的砍牛仪式民间还流传着一个传说,虽然各地不尽相同但大体上都是说:古时期,老人去世了人们都要来吃死者的肉。后来有一个叫德云的年轻人,非常有孝心,他在放牛时看到母牛产小牛时非常痛苦,心理非常难过,他想母牛产小牛时都这样痛苦,母亲生我时肯定也如此痛苦。于是他就决定改变这种习俗,凡是从别人家分来死者的肉,他都不吃把它藏起来,并做好记号,准备别人来吃自己父母的肉时好把他们父母的肉退还。后来他的父母去世了,他打棺木来装硷父母,人们知道后就提盐、拿醋来分吃死者的肉,德云不同意并给大家讲道理,还杀了一头牛给大家吃。并说:“牛肉似父母肉,家族姻亲不能吃,吃到哪里烂到哪里且不吉利,只能给亲朋好友吃。”德云的孝心感动了大家,从那以后大家都仿效德云的办法去安葬父母了。
     这个传说也可为布依族丧葬仪式的变迁和汉族“孝”文化对布依族丧葬仪式的影响提供一个佐证。
    布依族在丧葬仪式中牛是被当作礼品送给亡灵的,让牛的灵魂和亡者一起去阴间为亡者耕田犁地。反映出布依族这样一种观念:死者在阴间的生活与阳世的生活是一样的,人在世时需用牛耕田种地,死者到阴间也是如此。而“砍牛”的真正意图则是想通过敬献自己珍贵的、必须的牲畜来换取神灵的保佑,以求消灾免祸或期望在生产中获取更多的这类食物(牲畜)。同时也反映出“牛”在布依族人们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布依族悠久的农耕文化。
(4)布依族丧葬要请布摩来为死者举行开路等仪式,为死者超度。反映出布依族浓厚的鬼魂崇拜宗教信仰,人们认为只有给亡者举行隆重的超度仪式,生者才能受到保佑,有粮食吃,有钱花,而死者才能被引领回到祖宗居住的地方。
(5)布依族丧葬祭祀时要敲击铜鼓,男女唱歌,有“闹丧”的习俗。这种“闹丧”的习俗,在我国南方一些民族中较为普遍,如清路次云《炯溪纤志》载:“苗人亲死,则聚亲族哭呼歌舞,谓之‘闹尸’。”又有“‘闹尸’,苗俗之遗,借无知者。盘江各县,大抵皆然。”布依族在明清时期也被称为“仲苗”,可见布依族也有在丧葬仪式中跳舞的习俗,且由来已久。
(6)民国时期明显记载有,布依族葬时非常注重风水,而看风水则择墓地属于汉族的文化信仰,在摩经中也有提到在选择墓地时直接请汉族的风水先生,说明此时布依族丧葬已到受汉文化影响。
丧葬仪式程序
报丧:人死以后,燃放鞭炮,一来表示送其上天,二来告知寨邻族人,家中老人已谢世,人们听到炮竹声后就会主动到丧家帮忙料理后事。其长子拿一张孝帕、一瓶酒,龙竹杖一根,到母舅家去报丧,娘家人就会带上三张纸钱和三柱香前来见自己的亲人最后一眼,(实则是来验看尸体无其它伤痕,怕受虐待。)经过外家探丧检验后,装棺入硷。并请本民族“布摩”先生择吉日举办丧事。
沐尸、整容:洗尸时,用旧衣服蘸艾叶水,由上到下擦,不能反复,不能逆向擦。梳理头发,头包青蓝色帕,换上老衣(生前准备好的寿衣)一般3、5、7件,放垫背膀布布依语叫“旁纱列”,一个媳妇一块,33厘米见方,此布要用线钻打成古老钱(小钱),脸上罩白纸,将尸体停在堂屋中的神盒下面,请阴阳先生看好吉时,方能入硷装棺。
入殓:入棺前用一只鸡来扫棺,扫后女婿们争要这只鸡,谁得这只鸡,谁就是主祭人。棺材里放入草木灰垫在底板上,再铺上草纸七层或九层,放入尸体后,用纸固定住,然后盖棺,盖棺时全家人都要参加。棺材缝用白纸糊好,然后摆放在堂屋,不着地放在两张凳子上,横梁停放,其理由是:人死了脚登大门,离开房间。棺材下点一根蜡烛,名叫“长明灯”,和一个烧冥钱的盆,棺材前放一张供桌,上面放有香、一碗竖插筷子的半生糯米饭俗称“倒头饭”(所以布依族人吃饭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碗中)、腊肉、饼干、香烟等物品。
祭奠:请先生看期程。即根据死者死亡时辰、出生日期和天干地支,算上山吉日,做道场三天超度死者。
第一天开路:首先摆灵牌、香、烛、糯米饭等祭品,布置灵堂,桌子一半放在屋外,一半放在屋内,代表人死离开人世,唱《开方科》给死者开路。
开咽喉:死后生存方式不同,唱《安灵科》为死者解决死后吃饭的问题。
开坛请聚:师父们敲击皮鼓、锣、饶钱、铜绞唱《佛门开坛科》,唱一段后,师父洒圣水,意思是把亡人身上、家里不干净的东西驱除掉。
绕棺:在堂屋中举行,师父手拿海螺带头,接下来是两个持饶钱者,然后是一个铜绞,最后是一个锣,孝子手持灵牌跟在队伍后面,手拿白幅和香的孝子孝孙跟在后面。
(1)师父领着队伍围棺材逆时针绕圈同时打击手中乐器几圈,音乐较慢,步伐沉稳,开始时饶钱先击。
(2)绕s形路线变换节奏中速,脚下步伐平稳流畅。
(3)“穿花”:走“绕麻花”队形,两人互相穿插,一直到最后一个人,然后返回,重复若干次,同时击手中乐器,速度较快,步伐灵敏。
(4)“观音拜佛”:右脚先起,走两步后前面的人转身和后面的人,两人对拜,拜时两腿并拢直立,上身90度弯曲同时击打手中乐器。节奏较快,步伐平稳流畅。
(5)两人相对站立“正步’,互相对拜,然后右腿向左前上一步,膝盖弯曲同时击手中乐器,两人交换位置重复上面动作。
第二天:破地狱(正常死亡的破五方地狱,非正常死亡的破十八层地狱。)让死者在阴间能够更好的生活。
招亡、献饭:意思是把死者亡魂召回来,让他来吃饭,吃过饭就可以到新世间,就可以回到祖先居住的地方,过着愉快、幸福的生活了。
第三天:念经拜忏:两个小孩在檀前祭拜,给死者超度消灾让她在阴间知道如何生存。
绕棺装粮:晚上10点左右开始一直到第二天清晨,由师父边击饶钱边诵经走在最前面,接下来又是一个持铙钹的师父,然后是持锣、铜绞的师父,孝子孝孙手持灵位,拄着孝棍跟在后面,女婿则驮着一袋谷子,谷子象征着死者到阴间去上的公粮,也有“赎魂粮”的意思。
    出殡安葬:送灵,招集寨邻族人到丧家来坐席,举行送别仪式,在灵前安放一张八仙桌,铺上竹枝叶,放糯米饭、干鱼等祭品,由祭师致词,大意是:“亡人你己经在家十天半月了,今天邻里族人来与你送别,你要高高兴兴地走,不要绕着棺材逆时针一圈一圈的走,孝子及席毕,接着进行扫煞,用筷子、耙棒、柴刀、香、纸、碗、酒等,以驱除邪恶,目的是使后人安宁,亡者安全到达目的地。出葬时,四人抬棺木,并用白布和绳子拴在灵枢前沿,作为拉绳,帮忙的人排队拉绳往前走,遇到上坡全靠拉绳的人才能上去。灵枢上盖红毡子、站龙鸡,一人拿着火把在前面引路,一人一路上丢买路纸钱,孝子拄着丧棒走在灵枢前面,遇到路窄、上坡或需要换人抬的时候,孝子要跪地迎候,女儿、媳妇跟随灵枢哭啼送到墓地,棺后跟随着拿纸人、纸马、纸幡的人,送葬队伍敲锣、打鼓、吹唢呐。安葬时由阴阳先生测定方位、坐向等,挖好墓穴(俗语“打井”),在墓穴内用雄黄、朱砂画好八卦图,烧上香纸“暖井”,在墓穴四周洒下雄黄驱赶虫蚁,按吉时下扩,先要由孝子跪在棺木上用锄头挖三锄,边挖边喊:“妈。”帮忙的人随即垒坟培土,帮忙垒坟的人,完工后要用艾水洗手,一为消毒,二为驱邪,使山上的死鬼不要跟着回来。埋好棺材后,师父念咒并喊:“卖土,买土,要地契!”意思是把这块土买卖搞清,免在阴间惹出纠纷,伤害亡人。从墓地回来时,在丧家门口放一盆水、一根火柴、一把刀,进门的人都要跨过这盆水,以驱邪不把邪魔带回家。丧礼结束。(据:布依之子)
热门陵园推荐
昌平区
天寿陵园
涿州市
佛驿宫
河北省廊坊市
施孝生态文化陵园
合法公墓
均为民政局认证
购墓合同
与陵园官方签购墓合同
专车免费
陵园专车免费接送 看墓省心
现金优惠
必有优惠和赠品
专员服务
全程陪同1对1服务